所謂的紀念性雕塑是雕塑的紀念性功能的展示,是雕塑主題刻畫的一種。紀念性雕塑只要塑造的對象是杰出的或有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,或是歷史上值得名垂青史的歷史事件。雕塑的題材多選用的是有紀念意義的、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的、可以彰顯一個國家、城市或地區的崇高理想和精神的。其作用在于通過紀念性雕塑的藝術性所塑造的形象讓人們了解過去;了解那些做出偉大貢獻和突出歷史成就的人物,并感受藝術的熏陶。
我國早期的傳統大型紀念性雕塑有西漢霍去病墓前石雕群,東漢李冰像石雕及大足宋刻趙智風像等,均較典型;羧ゲ∧故,多是根據原石自然形態,運用圓雕、浮雕、線刻等手法,雕刻而成。渾厚深沉,粗放豪邁,簡練傳神。是現存時代最早、保存完整的成組石雕。代表作品為“馬踏匈奴”、“伏虎”、“躍馬”等。
1974年3月3日,修建都江堰樞紐工程的民工,在渠首魚咀附近的外江里,發現一座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李冰石像,該石像高290厘米,形貌雍容大度。原雕塑已存于伏龍觀,現于伏龍觀位置也有為紀念李冰而建的雕塑。
現代的紀念性雕塑有很多。讓人們從中學習前輩的偉大精神。